课程思政案例库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教务工作 > 课程思政案例库 > 正文

最新更新

热文排行

《预防医学》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绪论

发布时间:2025-04-02 浏览量:0

 

《预防医学》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开课学院:基础医学院                                  制作人:牛力

课程名称

预防医学

授课对象所属专业

临床医学

课程类型

专业课

开课年级

大三

课程性质

必修

课程总学时

64

一、课程简介

《预防医学》作为临床医学专业的必修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公共卫生意识和疾病预防能力。本课程通过介绍疾病预防、健康促进、环境因素与健康的关系等基础知识,帮助学生建立起全面的健康观念,为其今后的临床工作打下基础。课程内容涵盖了流行病学基础、卫生统计学、环境卫生、营养与食品卫生等。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不仅能掌握疾病的预防控制知识,还能够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念,如关爱患者、服务社会的精神。

二、案例基本信息

案例名称:

使命与责任——预防医学的意义与发展

对应章节:

第一章 绪论

课程讲次:

第一次课

三、案例教学目标

价值引领:

通过学习预防医学的发展与意义,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感,增强其社会责任意识。

引导学生认识到预防医学在维护公共健康中的重要作用,树立“以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逻辑联系:

理解预防医学的基本概念及其在现代医学中的重要地位。

结合实际案例,分析预防医学在应对全球卫生挑战中的作用。

四、案例主要内容

背景介绍: 通过新冠疫情防控中的预防医学实践,引入预防医学在当今社会中的重要性。疫情期间,公共卫生体系的防控措施与每个人的健康息息相关,体现了预防医学的重要社会责任。结合预防医学的历史发展,学生将认识到,预防不仅仅是医生的职责,也是社会每个成员的责任。

思政元素挖掘:

使命感与责任感:结合抗疫中的一线医护人员与公共卫生工作者的故事,启发学生思考在日常工作中如何践行“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医学誓言。

家国情怀:以我国在全球卫生领域的积极贡献为背景,讲述中国在疫情防控和国际卫生合作中的领导作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与全球视野。

科学精神:探讨预防医学与科学技术的结合,展示流行病学数据收集与分析在现代公共卫生中的作用,激发学生对科学严谨态度的追求。

案例内容:

案例1:讲述我国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历程,重点介绍毛泽东提出的“预防为主”方针对我国卫生政策的深远影响,结合近年来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如非典、新冠疫情等)探讨预防医学的现实意义。

案例2:通过分析国际卫生组织的预防医学策略,比较中国与其他国家在公共卫生领域的应对措施,讨论不同预防策略对社会健康的影响,帮助学生理解全球公共卫生视野下的责任与使命。

五、案例教学设计

案例导入: 通过讨论“新冠疫情的防控成功依赖于哪些措施?”引导学生思考公共卫生与临床医学的联系,进而引出预防医学的重要性。教师以问题式导入,引发学生思考,并结合新冠疫情中的实际案例,阐述预防医学在维护社会健康中的关键作用。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与讨论,引导学生从临床角度思考疾病预防的重要性,理解预防医学在控制疫情中的关键作用。

案例分析法:通过展示全球疫情防控措施的差异,启发学生思考预防医学与社会责任之间的关系。

情景模拟:模拟公共卫生决策场景,让学生从公共卫生专家的角度设计疾病预防策略,培养其决策能力与团队合作精神。

考核评价方案:

诊断性评价:通过开课前的问卷,了解学生对预防医学及其思政内涵的初步认知。

形成性评价:通过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思考深度。

终结性评价:课程结束后要求学生撰写心得体会,结合学到的专业知识与家国情怀进行反思。

六、教学反思

本次案例教学通过将预防医学的历史发展与现实中的公共卫生挑战结合起来,成功激发了学生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在课堂讨论中,学生展现出对公共卫生领域更深刻的理解,并能够结合自身的临床学习反思其职业使命。然而,在案例导入时,部分学生对国际卫生领域的背景了解不足,未来教学可以更多地加入国际视野的背景介绍,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全球卫生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