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案例库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教务工作 > 课程思政案例库 > 正文

最新更新

热文排行

《组织学与胚胎学》课程思政教学案例-白细胞

发布时间:2025-04-02 浏览量:2

附件2:

《组织学与胚胎学》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基础医学院:陈雄林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组织学与胚胎学

课程性质

专业基础

 

3.5

 

72

开课专业

临床医学专业

授课对象

第二学期

 

二、课程思政建设总体思路(描述《XXX》课程思政的建设思路,包括课程思政建设目标、思政内容挖掘及教学融入等情况。)

大学阶段是职业信念和思想政治素养形成的关键时期,而医学专业学生更肩负着振兴祖国医学事业、救死扶伤的神圣职责。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为培养适应我国卫生事业发展需要的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品德和职业素养的卫生人才,是医学教育的使命。培养的医学生要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应具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珍视生命,关爱病人,具有人道主义精神,愿为祖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临床医师应将预防疾病、驱除病痛作为自己的终身责任,牢固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技能,接受临床技能、沟通技能等方面的基本训练。本科毕业时具有初步临床工作能力,毕业后具有终身学习能力和进一步深造基础,成为局域应用型高素质卫生健康服务人才。 

《组织学与胚胎学》是医学基础课程,其目的是帮助学生系统掌握正常人体微细结构、功能和早期胚胎发生规律,同时养成良好的科研思维。作为基础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组织学与胚胎学课程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存在教书和育人严重脱节的现象,将“课程思政”融入组织学与胚胎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是实现立德树人和全方位育人的根本途径,组织学与胚胎学课程思政就是在讲授专业知识的时巧妙导入思政元素。课程思就是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内容,包括政治认同、国家意识、文化自信、公民人格、医学人文精神、科学精神、职业素养,救死扶伤等,规划设计课程的教育教学内容,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提升教师自身素质,修改课程评价标准,从而最终达到对学生既掌握了专业知识又进行思政教育的目的。通过课程思政可培养学生关爱生命,平等、博爱,体现人道主义精神和救死扶伤的专业精神,同时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

三、课程思政典型教学案例

(一)案例名称

医者仁心,救死扶伤—白细胞的功能

(二)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1:会描述人体血液中细胞的微细结构、血细胞的功能和血液的发生过程。

教学目标2:能自觉运用组织学与胚胎学知识解释血液疾病的发生。

教学目标3:通过组织学与胚胎学相关人文知识的学习,学会尊重生命、热爱生命,养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生活习惯。

教学目标4:通过组织学与胚胎学的学习,树立终身学习观念,养成独立自主学习习惯,培养终身学习能力。

(三)教学设计与组织实施

首先介绍中性粒细胞的功能,中性粒细胞能够清除进入人体内的病原微生物,将细菌能够杀灭,最后中性粒细胞也死亡。中性粒细胞是人体的忠诚卫士,白细胞中的保护人民健康。作为白衣天使应该像中性粒细胞那样,为了人类的健康随时做好为疾病斗争的思想准备。引导学生树立救死扶伤的医学情怀,生命的托付重于泰山,时刻为患者的健康着想,把救活生命当作毕生追求。热爱医护工作的奉献精神,医生护士神圣而崇高的职业,为神圣的职业而自豪,扮演好自己的职业角色。对患者认真负责的敬业精神,生命来不得半点马虎,责任心是医护人员最需要的品质,恪尽职守,尽职尽责。对医术精益求精的探索精神,职业水平决定医院的竞争力医术精湛才能有效治愈,练就独当一面的专业能力。然后再引申出血液组成,血细胞分类、数量、形态和功能。

(四)教学效果及反思

1、教学实践活动前的反思 主要是在课前准备的备课阶段,具有前瞻性,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并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预测和分析能力,有助于发展教师的智慧技能。教师在备课时,可对过去的教学经验和教训进行反思,再写出教案。反思的内容有:1)自己或他人以前在执教这一教学内容(或相关内容)时曾遇到过哪些问题?这些问题是采用什么策略和方法解决的?其效果如何? (2)根据自己所教班级学生的实际,学生在学习这一教学内容时,可能会遇到哪些新的问题? 针对这些新问题,可采取哪些策略和方法?

2、教学实践活动中的反思 课前的教学设计方案是否合理,还需要经过课堂教学实践的验证。教学实践中的反思,主要解决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这些反思具有监控性,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调控和应变能力。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出现的问题是难以预料的,可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1)学生在学习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时,出现了哪些意想不到的障碍?你是如何机智地处理这些问题的? (2)教学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出现争议时,你将如何处理? (3)当提问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这些学生不能按计划时间回答时,你将如何调整原先的教学设计? 4)学生在课堂上讨论某一问题时,思维异常活跃,如果让学生继续讨论下去就不能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5)讲解白细胞功能时将白细胞的功能与国防教育相结合。针对这些问题都要做到心中有数,有效把控课堂节奏,既要把专业知识讲清楚,又要把思政元素导入到课堂中。

3、教学实践活动后的反思 课后要及时总结课堂出现的情况,哪些思政元素如何导入课堂中,讲解重点难点知识点时学生是否能及时消化和吸收,针对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点应该通过什么途径加以解决,为下一次讲解做铺垫。

四、课程思政建设特色与创新(总结课程思政建设的特色、亮点和创新点,凝练可供同类课程借鉴、共享的经验做法。

1)特色:

中华民族在长期发展中,形成了我们自己特有的爱国主义思想,一方面是家庭、社会和国家对个人成长的关心,另一方面是个人形成的对家庭、社会和国家的责任意识。作为大一新生是从高中阶段到大学过渡的关键时期,是培养他们树立正确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最佳时期。因此,在讲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巧妙导入思政教育,对他们树立家国情怀、文化自信、人文精神、科学精神、职业素养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组织学与胚胎学各章节具有丰富的思政元素。

2)创新点:

医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的医学生热爱祖国,忠于人民,要牢固树立珍视生命,关爱病人的观念,具有人道主义精神,愿为祖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创新点是在教学过程中通巧妙导入思政元素,结合本课程专业知识和临床案例,促进学生牢固掌握本课程的重要知识点,为后续基础课程和临床课程打下牢固的基础。

3)应用价值及推广途径: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组织学与胚胎学课程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不能适应新时代对医学人才的要求,导致教学中存在教书和育人不能同向同行。因此,结合组织学与胚胎学的教学内容,深挖思政元素,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专业教育过程中,可促进医学生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堪当时代重任的医学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