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2: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九江学院基础医学院:赵颀涵)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 |
课程性质 |
专业课 |
学 分 |
4.0 |
学 时 |
80 |
开课专业 |
预防医学专业 |
授课对象 |
第七学期 |
二、课程思政建设总体思路
课程思政建设总体思路:
1. 课程思政建设目标:
培养学生正确的营养观念和健康饮食习惯。
弘扬食品安全意识,增强食品卫生与安全意识。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如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等。
2. 思政内容挖掘:
引导学生思考食品与营养的关系,以及食品卫生对健康的影响。
分析食品安全事件背后的社会和经济原因,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探讨不同地区、文化背景下的饮食习惯,促进跨文化交流和理解。
3. 教学融入:
利用案例教学法,引导学生分析真实的食品安全事件,进行讨论和辨析。
结合实地考察或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食品卫生与安全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开展社会调研或参与公益活动,提升责任感和社会参与意识。
三、课程思政典型教学案例
(一)案例名称
食品营养与健康的社会责任—娃哈哈集团的产品安全与营养理念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娃哈哈集团在产品安全与营养方面的理念和措施。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食品企业产品安全与营养管理能力的能力。
思政目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食品消费观念,增强对食品企业社会责任的认识。
(三)教学设计与组织实施
(1)课前准备:通过新闻报道或视频资料展示娃哈哈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课中实施:课程实施过程主要分为引入任务、重点讲解、小组讨论、总结和反思四个环节。
案例引入:通过展示娃哈哈集团的发展历程和产品种类,引发学生对企业产品安全与营养管理的兴趣。
企业介绍:详细介绍娃哈哈集团在产品安全与营养方面的理念和措施,包括原料采购、生产流程、质量控制等方面。
案例分析:结合具体案例,如娃哈哈集团某款产品的营养成分分析、产品安全事件的处理等,进行深入剖析。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讨论娃哈哈集团在产品安全与营养管理方面的优缺点,并提出改进建议。
总结提升:引导学生总结案例的启示,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选择健康、安全的食品。
考核评价
诊断性评价:通过课堂测试或作业,考核学生对娃哈哈集团产品安全与营养理念的了解程度。
形成性评价: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发言,评价学生分析问题和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
终结性评价:通过学生的讨论和反思,评估他们对食品消费观念和社会责任的认识。
(四)教学效果及反思
通过本案例的教学,学生对娃哈哈集团的产品安全与营养理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于食品营养与安全知识的掌握还不够全面,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相关知识点的讲解。同时,也需要更多地引入其他企业的案例,以便学生进行对比分析和思考。
四、课程思政建设特色与创新(总结课程思政建设的特色、亮点和创新点,凝练可供同类课程借鉴、共享的经验做法。
特色亮点和创新点:
跨学科融合:将食品卫生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促进专业知识与思想道德教育的融会贯通。
实践教学:通过实地考察、实验等形式,让学生亲身感受食品安全与营养的重要性,增强学习的实用性和生动性。
社会问题探讨:引导学生关注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等社会问题,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批判性思维。
案例教学:通过真实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食品安全事件背后的原因和教训,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这些特色和创新点可以为同类课程提供借鉴和参考,促进课程思政建设的深入发展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