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案例库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教务工作 > 课程思政案例库 > 正文

最新更新

热文排行

《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思政教学案例-芽孢

发布时间:2025-04-02 浏览量:4

附件2:

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基础医学院:朱曼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医学微生物学

课程性质

专业基础课

 

2.5

 

48

开课专业

预防医学

授课对象

第四学期

 

二、课程思政建设总体思路医学

医学微微生物学作为一门应用性强的学科,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因此在微生物学课程中引入思政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在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需要结合课程特点,巧妙地将思政元素融入教学内容。例如,在讲解微生物基础知识时,可以引入我国微生物学的发展历程和成就,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自豪感。同时,结合微生物学在环境、能源、医疗等领域的应用,引导学生社会热点问题,激发其社会责任感。在微生物学课程中可以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来融入思政元素。例如,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发现问题。同时,利用在线平台、短视频等信息化手段,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课程思政典型教学案例

(一)案例名称

细菌的特殊结构-芽孢

(二)教学目标

通过该知识点的学习,引导学生要根据所学的知识,对社会上的一些现象和做法(包括科学家)具有科学思辨、客观理性的判断能力,要勇于质疑、不盲目、不盲从。

(三)教学设计与组织实施

在讲述芽孢的特点是休眠体、不具有繁殖能力时引入“永生细菌”。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俄罗斯一位富有争议的科学家对自己身体注射了350万年前“永生”细菌,现在他变得更强壮,且注射之后两年从未生病。通过学生分组讨论,该报道是否真实?是否有科学依据?引导学生要根据所学的知识具有科学思辨、客观理性的判断能力,要勇于质疑、不盲目、不盲从。

这节课将从芽孢的概念、特点、结构、形成过程及细菌的其他休眠结构来学习。首先介绍芽孢的概念,通过概念解析它的特点,在讲到芽孢的特点之一是休眠体的时候,引入曾经轰动一时的“永生细菌”,其休眠能力十分惊人,文献记载有的芽孢能够休眠数百至数千年。这里提到的永生细菌实际就是一种芽孢细菌,它是在2009年,布罗契可夫在西伯利亚的永冻土中发现的,名为Bacillus F。

莫斯科国立大学冻土地貌学系主任阿纳托纳·布朗科夫称,他两年前注射了来自西伯利亚永久冻土地带的远古细菌之后,从未生过病。这种细菌叫做芽孢杆菌F,过去几百万年里在西伯利亚永久冻土地带处于休眠状态。

他还指出,芽孢杆菌F能够微量存在于水流之中,伴随着永久冻土地带逐渐融化,他猜测这些细菌将进入该环境之中,进入水流,因此生活在当地的雅库特人长期以来身体受益于这种水,数据显示他们的寿命比其他民族更长。

这种远古细菌可能对生育能力具有特殊功效,当对年龄较大雌鼠注射之后,原本停止生育的雌鼠又恢复了生育能力。

雅库茨克市流行病学家维克多·车恩雅维斯基博士称,这种细菌能够持续释放生物活性成分,从而激活实验动物

虽然这种细菌有望成为人类未来实现长生不老的秘诀,但其具体的运行机制并不为人所知,人类在追求长生的路上还有很远。路漫漫其修远兮,我们也将一直求索。的免疫状态,因此我们在实验中看到“老鼠奶奶”不仅开始跳舞,还能够繁殖后代。如果这种远古细菌应用于人体,将显著提高人体健康,或许未来能够研制一种“长生不老药”。

通过研讨式教学方式,同学们分组讨论如果有这种永生细菌,你是否敢于服用或者注射到自己体内?这种做法是否有科学依据?

芽孢的第二个特点是条件适宜时,芽孢可重新萌发形成新的营养细胞。因此它不是一个繁殖结构;第三个特点是芽孢是整个生物界中抗逆性最强的生命体,在抗热,抗化学药物和抗辐射等方面,十分突出。肉毒梭菌( Clostridium botulinum )的芽胞在沸水中要经过5至9.5h才被杀死;巨大芽胞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芽胞的抗辐射能力比E.coli细胞要强36倍。

提出问题:微生物芽孢如此耐热?有两种说法:一个是渗透调节皮层膨胀学说;另一个说法是DPA-Ca的蜇合作用。

再提出问题:细菌这么小,我们如何能够看到细菌细胞中的芽孢呢?可以采用两种方法观察到,一是利用相差显微镜,二是通过芽孢染色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

芽孢的结构是怎样的呢?又是如何形成的?它的结构包括:孢外壁、芽孢衣、皮层、核心(芽孢壁、芽孢膜、芽孢质和芽孢核区)。

芽孢的形成过程为:(1)束状染色质形成;(2)细胞膜内陷,细胞发生不对称分裂,其中小体积部分即为前芽孢 (forespore);(3)前芽孢的双层隔壁形成,这时抗辐射性提高;(4)在上述两层隔壁间充填芽孢肽聚糖,合成DPA,累积钙离子,开始形成皮层折光率增高;(5)芽孢衣合成结束;(6)皮层合成完成,芽孢成熟,抗热性出现;(7)芽孢囊裂解,芽孢游离。

最后总结细菌的芽孢与营养细胞的差异,介绍除芽孢质外的休眠构造。课后一道思考题:芽孢的特点及耐热机理。

 

(四)教学效果及反思

《医学微生物学》与人们的生活结合紧密,比较容易引入思政元素,但是通过此次课程建设和执行,发现容易引入和恰当引入不同,和润物细无声的引入差异更大。不能生搬硬套,为了思政而思政,就会产生让听者觉得太生硬。

由于生物学科的课程思政尚属新生事物,如何有效挖掘本学科的思政元素是开展课程思政的基础。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能够通过案例、故事等教育学生认真、细心、善于思考、尊重科学等,但是在总结思政元素的时候总感觉高度不够,或者不能准确地高度概括。

芽孢这个知识点的讲授,通过“永生细菌”的介绍及分组对俄罗斯科学家的做法的讨论,能够起到思政育人的目的,但是在讨论过程中不是所有的同学都积极参与发言,在一定程度上没有起到该设计的预期效果。今后要设计一些分组讨论打分表,通过组内、组间相互打分,作为同学们的平时成绩,可能会起到一定的效果,即一方面培养学生团结合作交流意识,拓展学生视野,鼓励学生探索学科前沿,提高学科历史感;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和课程自信心,甚至规划适合自己兴趣的学习生涯。这可能才是真正达到“润物细无声”地融入思政的效果。

 

三、课程思政建设特色与创新

 

1. 教学内容紧贴时代需求,注重思政教育与学科教育的有机结合。本课程以国家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为切入点,通过学科知识与思政理论的有机结合,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全方位地认识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

2. 教学方法多样化,注重学生参与和互动。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小组讨论、互动演练等,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通过互动交流,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