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统计学思政教学案例
开课学院:基础医学院 制作人:黄邵鑫
课程名称 |
医学统计学 |
授课对象所属专业 |
护理学 |
课程类型 |
专业基础课 |
开课年级 |
第2学期 |
课程性质 |
必修课 |
课程总学时 |
40 |
一、课程简介
《医学统计学》是开展医学研究的重要手段,是认识和揭示医学领域里各种数量特征的科学分析方法,是使医学科研得以成功的一种重要辅助工具。科技的迅速发展,大量信息的产生要求我们面对纷乱复杂的数据世界能够正确、科学地去认识和处理。医学统计分析是医学生教育培训必修课程,特别是中、高级医学人才的培养,应该使其懂得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医学科研设计原则或实验研究方法,能正确处理医学信息和数据,在未来的实践工作中发挥作用。医学统计是一种有力工具。它同科研的总体设计、资料采集、整理、分析直到最后作出结论都有密切关系。掌握了这个工具可以使用较少的人力、物力和时间获得比较可靠的结果。只有正确运用统计分析方法,才不致于造成不应有的缺陷或得出错误的结论。数据作为信息的主要载体广泛存在。我们就要借助统计学这个工具,在混沌中发现规律。统计学就是研究数据及其存在规律的科学。
二、案例基本信息
1. 案例名称:《数据真实性与医德:一起数据造假案例分析》
2. 对应章节:绪论
3. 课程讲次:第1讲
三、案例教学目标
本案例将讲述一起医学研究中数据造假的事件,并以此为鉴,展开讨论医学统计学中数据真实性的重要性以及在医学研究中应遵守的伦理原则。
四、案例主要内容
· 案例引入:简要介绍案例背景,选取一起真实的或虚构但具有教育意义的医学数据造假事件,如某临床试验中研究人员为追求显著结果而篡改数据的情况。
· 案例分析:
o 数据造假手法揭露:详细剖析造假者如何操纵数据,包括但不限于编造、篡改、选择性报告等不当行为。
o 影响分析:探讨数据造假如何误导科研结论,损害学术诚信,影响临床决策,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安全。
o 伦理反思:引导学生从医德角度思考,探讨为何数据真实性是医学研究的基石,以及医护人员在科研和临床实践中应如何坚守职业道德。
· 法律与规范:简要介绍国内外关于科研诚信和数据真实性的相关法律法规、学术规范及处罚措施,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和规则意识。
五、案例教学设计
教学活动:
1. 引入阶段:展示一些著名的研究造假案例,激发学生兴趣。
2. 讨论阶段:分组讨论案例,从医学统计学角度探讨数据造假对科研、临床决策、公共健康等的影响。
3. 讲授阶段:引导学生学习如何正确使用统计学方法,如何建立正确的科研伦理观。
4. 总结阶段:总结讨论中学生的意见,强调真实性的意义和遵守科研伦理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
1. 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案例分析激发学生思考。
2. 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在小组内共同探讨,培养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3. 专家讲座:邀请校内外专家讲授医学统计学中的数据伦理问题。
六、教学反思
· 评估上述方法是否有效地让学生认识到医学统计学中的伦理问题,并能在实际工作中自觉遵守。
· 反思学生在批判性思维和科研诚信上的进步空间。
· 思考如何进一步加强思政教育在专业课程中的渗透,做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