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案例库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教务工作 > 课程思政案例库 > 正文

最新更新

热文排行

《细胞生物学》课程思政教学案例-显微镜

发布时间:2025-03-31 浏览量:7

《细胞生物学》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人类视野的拓展—从光学显微镜到纳米显微技术

 

开课学院:   基础医学院                制作人:曹俊

课程名称

细胞生物学

授课对象所属专业

临床医学

课程类型

专业基础课

开课年级

2020

课程性质

必修课

课程总学时

40

 

一、 课程简介(300字左右)

细胞生物学是在显微水平、亚显微水平及分子水平对细胞的各种生命活动

开展研究的学科,细胞生物学在对细胞结构功能及细胞间相互关系研究的基础上,探讨生物体生长、发育、分化、繁殖、运动、遗传、变异、衰老及死亡等基本生命现象的机制及规律。细胞生物学是生命科学的基础学科,亦是现代科学的前沿学科之一。对基本生命现象的研究都离不开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细胞生物学已经广泛渗透至发育生物学、遗传学、神经生物学及免疫学研究领域。细胞生物学又是现代医学的基础与支柱学科,其理论和技术已渗透到医学的各个分支学科和多个相关研究领域,成为认识生命现象和疾病的理论基础,也为治疗疾病提供了诊治措施和方法。细胞生物学是医学院校学生的重要基础医学课程之一,它既是临床医学的基础,也与基础医学其它学科,特别是组织胚胎学、医学遗传学、生理学、病理学以及分子生物学等关系密切,学好细胞生物学,将为医学生学习其它课程打好良好的基础,并有助于培养良好的科研思维能力。

二、案例基本信息

1.案例名称人类视野的拓展—从光学显微镜到纳米显微技术

 2.对应章节:第一章 绪论;第三章 细胞生物学的研究方法

3.课程讲次1、2

三、案例教学目标

让学生熟悉显微技术的发展历程,掌握光学显微镜与电子显微镜的基本结构与基本原理。在此基础上增强学生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与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与互助精神。

四、案例主要内容

列文虎克的事迹;细胞生物学的建立;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基本结构与基本原理,纳米显微技术的类型和基本特点

五、案例教学设计

   1.首先讲解“显微镜之父”荷兰科学家列文虎克受到英国科学家伯特胡克的影响通过自制的改进的显微镜首先观察到了活的细胞,从而使人类的视野进入到微米层次。此后光学显微镜得到了全面的发展,进入20世纪后,各种特殊功能的光学显微镜相继出现,为细胞生物学的出现与迅速发展提供了条件。

2.讲解由于受限于可见光波长的影响,难以用普通光镜进入纳米尺度的观察。 1933年德国科学家鲁斯卡 (Ernst Ruska)在西门子 (Semens)公司设计制造第一台电子显微镜,从而可以观察到各种细胞内部结构,内质网、溶酶体、核糖体等相继被发现。人类的视野深入到纳米尺度。

3. 进一步讲解扫描隧道显微镜和原子力显微镜能纳米显微技术的出现,可以直接观察生物大分子的结构。这些显微技术和电子显微镜一起,丰富了人类在纳米尺度的视野。

    4. 通过以上内容的讲解,让学生明白,人类的认识可以不断克服困难向更深层发展,认识的边界是无穷尽的,这增强了学生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更深层理解,依此也可以预测在将来会更先进的显微技术出现。让学生明白,科学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的推动,如果没有显微技术的出现与发展,也就不会有细胞生物学这门学科。讲学生明白,科学是为全人类服务的,科学的发展是要依靠人类的传承的,这些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时代的科学家,好像进入了一场没有终点的接力赛一样,大家一起推动人类科学的进步,依靠某个时代某个人是无法解决所有问题的,科学的发展离不开横向的协作,也离不开纵向的传承。

六、教学反思

通过思政教学,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为人类的发展贡献自己能力的热情。以点带面,从拓展人类视野这一点入手,增强学生对整个细胞生物学课程的兴趣,并从认识论层次,让学生们明白虽然一个人能力有限,但整个人类的力量是无穷的,关键在于自己要参与其中,贡献聪明才智。

    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反思,教学不能只是单纯知识的传授,必须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与人生观,即育人也是抓手,要紧紧把握,让学生不但有知识,更要有思想。